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

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成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102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102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02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102年。     一、党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历史量最好的教科书,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     意义一: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意义二: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意义三:是继承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陈独秀、李大釗领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翻天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1935年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992年邓小平理论成形南方讲话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成形。(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党史的时间脉络     1919.5-1949.10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尝试过许多救亡图存之路,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旧式农民起义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最后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成功了。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心声,顺应了历史的规律。     1949.10-1978.12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旧中国留下了一个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就拿号称“现代工业脊梁”的钢铁来说,1950 年,全国钢产量只有61 万吨,不及现在一个小钢铁厂的产量。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前景充满怀疑。共产党能够建立新中国,能够建设好新中国吗?中国共产党不信邪,硬是顶住各种压力,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具备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这就告诉我们,尽管有曲折、有困难,尽管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充满着探索和艰辛,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好新中国。     1978.12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必由之路 中国要发展、生活要小康,就要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52万亿元人民币,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跨越。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和回答了这个重大课题。     党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九十八年的伟大成就历史启示     本章纲要: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     2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制定科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全部工作与中国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     4、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办法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的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次重大历史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全党要更加自觉维护人民利益。     2、全党要更加自觉的坚定党性原则     四个伟大     1、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征程——新时代 新征程     1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从十九大到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新目标——新时代 新目标     遵循“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第一阶段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历史启示——党完成的三件大事     1、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启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关乎着党的生命     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证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关乎着党的生命     1921-1949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49-1979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79-199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200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0-2012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2-2018 新时代 新目标 新征程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大革命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     抗日时期 建立广泛的爱国抗日统一战线。     改革开放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政治人民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制。     深化党内教育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     一大至十九党的光辉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     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在中国社会中掀起了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主义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它从诞生时起,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奋斗目标,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统一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发动和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为推动人民革命运动新的高潮作了充分的准备。     北京“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马克思主义     1 1918年10月,“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歌颂俄国工人阶级的胜利。     2 1919年9月,周恩来等在天津组织了觉悟社。图为部分社员1920年的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前排右三为邓颖超     3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4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参加大会的有13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影响深远      向标志着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自此我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会议举行一半时,法国巡捕前来介入,会议被迫转移到嘉 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 内容上主要就是三点 1.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全文十五条目, 吸取了国内四个党纲和参考俄、 英、 美共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 2. 第二个就是大会还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 动。 3. 另外 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深远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她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     2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3 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和策略。     4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 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的代表等共12人,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邓中夏、施存统、王尽美、邓恩铭、项英、向警予、高君宇、张太雷。他们代表着全国195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在持续十三个月,罢工斗争达187次之多,参加罢工人数30万人以上,在这期间,各地先后建立100多个工会。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罢工斗争达187次之多,参加罢工人数30万人以上,在这期间,各地先后建立100多个工会。     2 但工人运动受到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色结镇压,尤其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施洋烈士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工人运动也从此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 瞿秋白、 张太雷、张国焘等30多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正确地分析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党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确的。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孙中山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们步出会场     1 第一次国共合作于1924年1月12日在广州开幕。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成为革命高涨的起点。     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高潮      革命先辈在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大发展并组织了农民自卫军,湘区党委派人在湖南衡山、毛泽东在湖南韶山也开展了农民运动。这一切都预示着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     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陈潭秋、张太雷、周恩来、彭述之、李立三、罗章龙等20人(其中有表决权者14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中心议题: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维汉、毛泽东、张国焘、李立三等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也出席了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半个月,武汉汪精卫集团日趋反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     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各地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者84人),代表全国党员4万多人。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和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也参加了大会。此外,参加开幕大会的还有少共国际、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以及意大利、苏联等国共产党的代表。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     主要内容: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朱德《论解放区战场》、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论统一战线》,大会总结了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历史意义: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实现了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的基础上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 候补代表107人, 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2]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 候补代表107人, 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到会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着全国3500多万党员。     华国锋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主要内容是:第一,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批判了他们炮制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动公式,揭发了他们篡党夺权、策动反革命武装叛乱的阴谋,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第二,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决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决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 第三,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     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托作了题为《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大会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的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     根据中央规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团增加了中央企业系统代表团和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这是中央企业系统和中央金融系统首次单独组团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十五大的36个代表团相比,十六大的代表团增加到38个。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军委等。2012年11月14日12时许,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的秘书长为习近平[1] ,副秘书长为刘云山、李源潮、栗战书[2]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光明的使者 幸福的源泉     是谁把光明播撒在中国人民头上     是谁驱除了黑暗的幕纱,是谁把光明播撒,是谁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谁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是谁把“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全党唯一的宗旨,是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众所周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泱泱大国,华夏之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大肆入侵疯狂掠夺,中华大地满目苍夷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共产党人擦干了眼泪,掩埋好牺牲同志们的尸体,又起来战斗了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割据的北伐战争。正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在英、美、日等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和革命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处在危机之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就发生在这片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上。一跃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总书记指出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指给了人民奋斗的目标,他领导人民走向复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发展,所以说共产党是胜利的保障,幸福的源泉!     锻造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     1坚定维护核心,既要靠内生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也要靠组织凝聚、纪律约束、制度保障。     要把维护核心融入血脉灵魂,化为忠诚信仰和政治自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维护党中央和习主席权威,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2坚定的信仰信念源自理论上的高度认同,铸牢维护核心的信念首先必须强化科学理论的武装和引领。     要从坚定维护核心的政治站位,高举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时代精神旗帜,把学习贯彻全面提高到新水平。     要围绕掌握科学体系和思想精髓打开学习武装新境界,扭住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领深化,领会把握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眼睛向内、净化灵魂,把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与德的塑造、党性锤炼统一起来,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端正思想品行,提升道德境界。     3要认真贯彻落实军委关于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深     入推进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团以上     党委机关专题教育和基层学习教育,全面做好思想清理和组织清理工     作,切实纯洁思想、纯洁队伍。     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刀刃向己,对照军委明确需要查纠的重点问题、需要明辨的重大是非,深刻反思、深入整改,以实际行动接受考验、带动部属,推动部队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同时要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动态动向,旗帜鲜明批驳各种诋毁领袖英模、攻击我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等错误政治观点,增强官兵免疫力。     4、纪律严明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重要保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坚定维护核心信念的内在要求强化“四个意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致、维护权威、听从指挥。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党章这个总规矩,严格落实各项党规党纪,坚持“四个服从”组织原则,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惩治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各级党组织在执行和维护纪律规矩上担负主体责任,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军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多用、常用、用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推动党内监督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5、维护核心、对党忠诚,在重大任务考验面前最能检验。     要把拥护改革、支持改革、落实改革作为维护核心的实际行动,以坚强的党性、高度的觉悟、振奋的精神把各项改革任务完成好。抓好统一思想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跟进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官兵站在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高度,深刻领会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进一步坚定改革自信、强军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积极投身改革。要抓好组织领导工作,明确工作重点、盯住关键环节,周密做好转隶交接工作,把从严执纪、督查问责贯穿始终,确保改革蹄疾步稳、压茬推进。     党史学习心得     1以史为鉴     不忘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不断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分,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苦难辉煌的历程,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2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     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果。这种探索和实践向世人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理论决定思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取得的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性进步,都离不开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近百年来,这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为中华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制度决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体制,运用什么制度,“鞋子合脚才是好”。有怎样的制度设计,就有怎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状态。制度的“鞋子”合不合脚,人们穿上就知道。从三十多年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的制度探索与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出乎史 入乎道     出乎史,入乎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党史国史之光照亮未来,给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那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什么是时代进精神呢?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     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民族精神的发展,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人民族精神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以宽广的视野,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创造精神,是“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体现在群星闪耀的诸子百家,体现在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体现在风雅颂、诗词曲,体现在有形的无形的文化遗存;     伟大奋斗精神,是“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体现在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体现在物产丰富的广袤良田,体现在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     伟大团结精神,是“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体现在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相融,体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守望相助;     伟大梦想精神,是“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体现在小康的理念、大同的情怀,体现在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份份科研捷报鼓舞人心。更多大国重器横空出世,中国成为世界科技的领跑者和竞争者;更多科技企业百花齐放,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与国际巨头角力争锋;更多的利好政策落地生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我们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发展要求,树立突破常规、大胆探索、以创造为目标的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更好发展繁荣、富有生命活力。     二、中国精神包含哪些精神     中国精神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中国精神”是一部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见证。     在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红色精神”的引领和影响下,才有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载人航天精神、特区精神等“中国精神”的一脉相承、相互辉映。中国共产党人以表率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真谛,谱写了一曲曲“中国精神”的动人乐章,铸就了一座座“中国精神”的不巧丰碑。改革开放为“中国精神”注入时代元素,是一个开放、自信的民族。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这无数个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涵,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和生命书写未来,用赤诚的爱国情和坚贞的爱国心,筑就和延续着伟大的中国精神!     (接下来可以简要的介绍一下几个精神)     三、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萌生孕育于中华古老文明传统的中国精神,积蕴于现代中华民族建设富强国家和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确保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力快速崛提升,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证明和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之集中反映。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魄,是中国崛起和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托和精神支撑,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引擎,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障。     在当代中国,兴国强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兴国强国之路,首先需要兴国魂、强国魄,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的价值和意义更为凸显。     近代以来,中国精神始终是激励支撑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前赴后继、英勇拼搏的强大力量。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并一步一步接近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重重磨难而不断走向辉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儿女始终高扬     中国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在当代中国,必须用中国精神引领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综合体现。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能力和军事力量等硬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精神状态等软因素。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激励广大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四、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现阶段,我们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精神呢?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做忠诚的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实践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秉承开放,兼容并蓄的视角和胸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中国精神添加新的内涵。     弘扬培育中国精神,就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主心骨;我们必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维护主心骨,壮大主心骨,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统筹推进“四     弘扬中国精神以历史教育为载体。了解我们的民族历史,才能深刻认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华民族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繁荣富强,一代代爱国志士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只有对于中华民族的认识和了解愈深,才能对中国精神认识和了解愈深,才能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使之进一步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从而使中国精神成为我们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     弘扬中国精神,要求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秉承开放兼容并蓄,不仅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对改革实践中所产生的精神加以提升和总结,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开放的视角和胸襟,适应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在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中迎接新的中国精神的诞生。     弘扬中国精神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玄谈,而是必须付诸实际的实践实干,需要我们树立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的思想理念,培养和增强将改革创新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和本领,积极投身工作实践,创新思维,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生力军,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前列。     今天,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地走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放眼中外历史,每一个前进的时代,必定有昂扬向上的精神与之伴随。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途中,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才能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谱写伟大复兴的精彩乐章,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查看更多

渲模网提供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 供会员免费下载,作品素材编号17060610,素材大小为48.1 MB,支持软件PowerPoint/WPS及以上,格式为ppt。更多精彩PPT素材素材,尽在渲模网。

标签:干部 精神 党性 党课ppt 中国近现代史 建党96周年 中国共产党 预备党员 基层 党建 党政 发展 七一 演讲稿 爱国教育 历史教育 入党培训 党员教育 党史 历程 学习 党课模板 光辉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PPT 中国共产党历史 建党史 党史学习 PPT模板怎么导入 第一PPT 一百年成就展 PPT教程 北站70年成就展 什么是ppt 什么是PPT 如何做PPT课件 ppt课件 PPT模板怎么做 公司的干部评议PPT 干部能力之字形发展PPT 优秀干部评选PPT 做PPT的步骤 公司怎么样做PPT参加干部竞选 中国精神PPT内容 弘扬中国精神PPT最新 中华民族精神PPT模板 弘扬中国精神教案 民族精神PPT 红色党建疫情锤炼伟大民族精神PPT模板 党性和人民性 党性问题 三尺讲台守初心立德树人勇担当红色中国风党课PPT模板 微党课ppt 党员党性 党员党性修养 微党课PPT免费下载 微党课讲稿PPT免费下载 ppt模板怎么做 年度公司的干部评议PPT 做ppt的步骤 干部能力之字形发展ppt 优秀干部评选ppt 红色党课 党课课件 疫情防控党课 疫情责任担当 公安党建ppt素材 疫情大考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集体学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专题党课讲稿 精神七一 论中国共产党史 ppt党建模板 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 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党史及成就展 二十四级干部对照表 百年党史 干部怎么理解 干部领导 干部工公务员 干部职工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精神 精神是什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精神独立 党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个人党性是什么意思 党性的认识简短 党性认识是什么 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简短 党性高于人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课教育PPT 党课讲稿PPT课件 党课PPT课件模板 党课PPT课件背景图 5分钟微型党课20篇 党课PPT模板免费版 2022年三季度党课PPT 2022年党课素材 一等奖微党课讲稿 教育系统党课PPT 党的二十大报告 学党史 干部是什么意思 一般干部是指什么人 领导干部是指 干部身份是什么意思 干部和工人身份的界定 科级,处级,局级,厅级,部级 中国国际别干部 怎么查询自己是不是干部档案 干部包括哪些人员 干部电视剧 精神是什么意思 中国精神内涵包括4个 中国官方十大精神 精神包括什么 精神的定义 精神有哪些 精神状态自测 精神词语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价格
会员免费
  编号
17060610
  打开软件
PowerPoint/WPS
  格式
ppt
  大小
48.1 MB
  作者
宸瑜嵇Edison

相关搜索

干部 精神 党性 党课ppt 中国近现代史 建党96周年 中国共产党 预备党员 基层 党建 党政 发展 七一 演讲稿 爱国教育 历史教育 入党培训 党员教育 党史 历程 学习 党课模板 光辉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PPT 中国共产党历史 建党史 党史学习 PPT模板怎么导入 第一PPT 一百年成就展 PPT教程 北站70年成就展 什么是ppt 什么是PPT 如何做PPT课件 ppt课件 PPT模板怎么做 公司的干部评议PPT 干部能力之字形发展PPT 优秀干部评选PPT 做PPT的步骤 公司怎么样做PPT参加干部竞选 中国精神PPT内容 弘扬中国精神PPT最新 中华民族精神PPT模板 弘扬中国精神教案 民族精神PPT 红色党建疫情锤炼伟大民族精神PPT模板 党性和人民性 党性问题 三尺讲台守初心立德树人勇担当红色中国风党课PPT模板 微党课ppt 党员党性 党员党性修养 微党课PPT免费下载 微党课讲稿PPT免费下载 ppt模板怎么做 年度公司的干部评议PPT 做ppt的步骤 干部能力之字形发展ppt 优秀干部评选ppt 红色党课 党课课件 疫情防控党课 疫情责任担当 公安党建ppt素材 疫情大考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集体学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专题党课讲稿 精神七一 论中国共产党史 ppt党建模板 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党课学习ppt模板--含讲稿 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党史及成就展 二十四级干部对照表 百年党史 干部怎么理解 干部领导 干部工公务员 干部职工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精神 精神是什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精神独立 党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个人党性是什么意思 党性的认识简短 党性认识是什么 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简短 党性高于人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课教育PPT 党课讲稿PPT课件 党课PPT课件模板 党课PPT课件背景图 5分钟微型党课20篇 党课PPT模板免费版 2022年三季度党课PPT 2022年党课素材 一等奖微党课讲稿 教育系统党课PPT 党的二十大报告 学党史 干部是什么意思 一般干部是指什么人 领导干部是指 干部身份是什么意思 干部和工人身份的界定 科级,处级,局级,厅级,部级 中国国际别干部 怎么查询自己是不是干部档案 干部包括哪些人员 干部电视剧 精神是什么意思 中国精神内涵包括4个 中国官方十大精神 精神包括什么 精神的定义 精神有哪些 精神状态自测 精神词语

猜你喜欢